找到相关内容132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谈心说识(四):生命的根源

      经文中的“阿陀那识”、“种子识”都是第八阿赖耶识的别名,还有其他异名,下一切再叙。佛唯恐凡愚之辈於此甚深细之理,不能证解,反而起分别心,妄执为我,起惑造业,堕诸恶趣,障生圣道,所以不为“...活动时,对於根机差者只说到依六根及所缘的六境之不同建立差别的前六识,至於六识之外尚有微细的心识之事,佛只对“胜者”开示。读者诸君同是“胜解者”方有缘共游此最深层的心灵旅程。   三、第八识的异名...

    释依昱

    |唯识|谈心说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2480083354.html
  • 三论宗八不中道说

    能所而言因果非一,但又因果不离故非异。所以不一不异名为世谛中道。对世俗谛而言真谛非一非异,那即是非非一非非异。所以非不一非不异为真谛中道。合此二谛为非一异非不一异为合明中道。  四者,不来不去。“来去...

    理 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0946695.html
  • 佛教泛论(十八)

    善业道较难说明,这是吾人生活中的事实。  第五 烦恼  烦恼有种种异名,而随眠、惑、使、缠、漏是通称。烦恼被解为有烦扰恼乱之意,是烦扰恼乱心的。从原语看来,原为“污”的意思。所以应有由外而入之意,而...末惑,或称随惑。惑,迷于所缘理事之义,是烦恼之异名。本惑是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、恶见等六种,随从本惑而起之惑是随惑,此有十九种。此中,贪、嗔、慢、疑是不定地法,痴属大烦恼地法。恶见也单称为见,此以大地法...

    宇井伯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4747087.html
  • 佛教的有为法与无为法观念

    生;生位暂停,即说为住;住别前后,复立异名;暂有还无,无时名灭。"  关于无为法,佛典中的描述完全与有为法相 ...

    姚卫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0948317.html
  • 《张胜温画卷》与大理佛教

    载有《大理国佛像》和《天龙八部图》两个画卷,疑为《张胜温画卷》的同画异名。盛德是大理国第18代皇帝段智兴的年号,段智兴又号利贞,故画卷开始的题记有"利贞皇帝膘信画"的字样。画卷为纸本,彩色施粉,细笔精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3249814.html
  • 十不二门指要钞详解天台传佛心印记注合刊本跋

    也。大部既教广观略,此文乃观正解傍,彼此昭著,法华行成。则法华十妙,止观十乘,一一会作一念三千,三德三谛之异名也。书既流通而异解随超,四明尊者,知礼大宗师,愍而救之,出妙文二轴曰《指要钞》。直示台...

    弘法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0150718.html
  • 试论阿赖耶识存在之必然性

    阿赖耶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起来。   (二)赖耶的异名与分位   此有组织性有摄持性之阿赖耶识,为宇宙人生的一切诸法的本体,故宇宙诸法由何而有?由阿赖耶识变现而有。人生万有由何而有,由何而生灭变化。然而此为宇宙万法的总体的阿赖耶识,因变现之威力极其广大,故历来研究者之说明,亦又不一。其安立之异名,尤又不一,故今特以阿赖耶识的异名与分位一一分别说明。   宇宙间一切事理等诸法,总名叫做“一切法...

    理证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31553339.html
  • “佛”是一种什么概念?

    “佛”是一种什么概念?  “佛”是具有多种层面的含义的,原本是古印度的译音,其本义就是智慧与觉悟的意思。它同时也是指存在的本来,在佛门所立的概念上就叫做真如实相、法身如来、空等等异名。于此前题概念下,释迦牟尼一类的大智慧者大觉悟者,因依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方法实证到了这个存在的“本然”,习惯上,我们把这样的人又都称之为“佛”。确切一点说,则应该叫做应身佛、化身佛等。而实践与证悟上依次稍差一点的分别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35654467.html
  • 八念修法

    究竟,否则已经无有脱逃之处。”这是时刻警惕自己精进的念头,并非消极的心态,应该说是更为积极的态度。《法界次第中之上》曰:“通言念者,内心存忆之异名也。专心存忆八种修行功德,故名为八念,非但能除世间惊怖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82555862.html
  • 游慧山寺记

    包山。其观以梁天监年置,隋大业年废。秦始皇坞,村墅之异名。昔始皇东巡会稽,望气者以金陵、太湖之间有天子气,故掘而厌之。梁大同中,有青莲花育于此山,因以古华山精舍为慧山寺。   寺在无锡县西七里,宋司徒...

    陆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62461814.html